官方微博:

行业动态

中物协原创 | 鹿特丹港口城市发展:港城联合发展的典范(五)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 时间: 2018-10-26 11:18:54
  • 点击率: 1563

 

作者:

马丁·阿尔茨,鹿特丹市

Tom Daamen,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Menno Huijs,鹿特丹市

沃尔特·德·弗里斯,鹿特丹市

翻译:

彭婉莹

 

第五篇——结论:鹿特丹发现了海滨的新价值

本文以鹿特丹的海滨再开发项目为例,阐述了城市与港口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城市和港口的发展轨迹相对独立。港口业务规模的扩增激发了巨大的扩建需求,这导致港口向西和向北海移动,港口和城市的地理界限越来越明显,港口自此从鹿特丹市民的视野和脑海中消失。但紧接着,鹿特丹市中心附近的废弃港口重新城市化,港城界限越来越模糊。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看到城市和港口的关系有了细微的变化。更具体地说,我们讨论了鹿特丹海滨重建的两大浪潮。在第一次浪潮中,主要完成了大规模的海滨再开发计划,旨在完成废弃港区的城市化改造工作,将马斯河融入内城发展机理中,同时打破南北河岸之间的地理屏障和经济交流壁垒。在重新设计有关的旧港口地区时,以现有的地区特色为出发点是至关重要的。最终几个各具特色的港口区域被再次开发,主要包括住宅和公共活动设施两大功能。

第一波海滨再开发是成功的,同时第二波要求全新的再开发策略。二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首先,港城结合区位于城市边缘,这与第一次浪潮中的旧港区不同。这个案例中,城市和港口规划者都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摸索出这种因地制宜的复杂开发方法。虽然在大众的最初认知中,港城结合区无非是遵循了与鹿特丹旧港口相似的转型轨迹,但城市和港口当局的目标已经与上次相异: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计划中,完美的解决方案几乎无法找到。受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大规模的再开发计划不再适合鹿特丹,需要找到开发这个巨大的城市港口地区的新方法。此外,市政当局正在循序渐进地确定政府在这项计划中应当担当的角色,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为港城发展提供便利环境。

如今,鹿特丹市的发展重点在于对特定区域的局部动态进行详细掌控。地区发展轨迹具有触发式渐进的、“自下而上”的变化起点。显然,这种方式导致了港口功能不会很快被城市功能所取代。港口和城市可以有机和谐地共同发展。主要体现在:

(1)在发展过程中,特定住宅区十分重要,它打破了市民对港口的常规认知。

(2)发展计划注重吸引特定的经济市场,以加强城市和港口的经济建设。

(3)海滨区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

在鹿特丹,未来的挑战是不断寻找联合解决方案。尽管鹿特丹港在全球竞争中十分靠前,国际业务越来越多,但本土环境是港口发展的根基所在。港口的基础业务种类繁多,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包含基础功能和附加功能的联合发展战略(见下图)

图 1港口城市鹿特丹的港城结合区

 

(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翻译整理 转载请联系中物协)

  • 电话咨询

  • 010-68519188
  • 010-685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