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政策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4]1318号

  • 作者: 超级管理员
  • 时间: 2014-06-25 14:11:18
  • 点击率: 2308

 

 

附件

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

20146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1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1

(二)海洋科技优势突出...............................1

(三)港口航运实力雄厚...............................2

(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

(五)军民融合特色鲜明...............................2

二、重要意义............................................3

(一)有利于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3

(二)有利于促进深海大洋开发.........................3

(三)有利于加强海洋国防力量.........................3

(四)有利于探索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3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4

(一)指导思想.......................................4

(二)战略定位.......................................4

(三)发展目标.......................................5

四、总体发展格局........................................5

(一)“一核”——中央商务区..........................6

(二)“两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6

(三)

“五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区中心区、董家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6

I

(四)“一带”——离岸综合开发示范带.................8

五、重点任务............................................8

(一)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8

(二)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0

(三)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13

(四)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14

(五)扩大对外对内开放..............................15

(六)建设美丽海洋经济新城..........................16

六、保障措施...........................................17

(一)创新体制机制..................................17     

(二)强化人才保障..................................19

(三)加大政策支持..................................19

II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0号)和国务院批准的《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要求,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新区)高水平建设,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特制订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

  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规划范围为青岛市黄岛区全域,陆域面积 209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5000 平方公里,2013 年常住人口171 万人。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地理区位和海洋科技优势

  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扼守京津海洋门户,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是沈(阳)海(口)、青(岛)银(川)国家东西、南北大通道的交汇点;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与釜山、东京、旧金山等湾区城市处于同一黄金纬度,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

(二)海洋科技优势突出

  青岛是全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7个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和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一批国家级海洋基础科研平台和项目。在海洋科技人才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涉海专业两院院士19人,占全国的69%,高级海洋专业人才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 30%,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海洋科研项目的55%91%

(三)港口航运实力雄厚

  新区拥有总吞吐能力超过7亿吨的前湾和董家口两个大型深水港区,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52万标准箱,是世界第七大港口和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建有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是全国重要的铁矿石、原油、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中转基地和北方最大的石油、液化天然气接收基地,在我国对外开放和战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新区集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港保税港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5个园区,形成了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2013 年新区实现生产总值 22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

(五)军民融合特色鲜明

  新区是我国黄海要塞和海军重要驻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停靠母港,集聚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等百余家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中船重工 711 所、725 所、702 所等顶尖科研院所,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将为我国海洋综合开发、海洋权益维护提供重要支撑。

二、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

  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整合壮大海洋科技力量,建立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统筹海洋基础研究、高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以及项目、基地和人才建设,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二)有利于促进深海大洋开发

  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打造我国面向大陆架及海洋专属经济区、乃至深海大洋开发的战略保障基地,全面实施深海开发战略,提高走向深海、经略远海能力,积极拓展国民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有利于加强海洋国防力量

  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创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制机制,形成军民融合创新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海上国防力量,切实维护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

(四)有利于探索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

  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不断创新海陆统筹开发管理机制,促进海洋开发与陆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环境,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创造经验。

3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推进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深化对外对内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劲、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人才集聚、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突出的海洋经济新区。

(二)战略定位

  1. 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放大青岛海洋科学城和蓝色硅谷科技创新孵化、资源要素集聚优势,吸纳国内外海洋科教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着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在海洋基础科学和近、远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设深海科技城、海洋人才市场和海洋应用信息服务中心,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2. 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借鉴国家深空探测系列工程经验,构建海陆关联、协同创新机制,集中建设国家深远海开发重大创新平台。提升陆基综合保障能力,打造董家口矿产能源等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储运中转基地、深海探测开发装备产业基地。

  3.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古镇口军港和航母基地建设,密切军地、军政和军民关系,主动服务国防建设,构建军政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强化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工产业与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海军城。

  4. 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探索海洋开发跨国合作机制,完善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等功能。规划建设青岛中德生态园、中日和中韩创新产业园,在海洋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跨国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管理、技术、人才、制度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构筑我国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

  5. 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高效整合陆海资源,依托周边区域构建陆海统筹的港口集疏运、能源供给、水资源保障、信息通信、防灾减灾等网络,在陆海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政策安排、管理体制统筹联动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开放、沿海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的新路径。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形成先进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繁荣的海洋产业体系,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幸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人口规模240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推动青岛成为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四、总体发展格局

  按照全域统筹、陆海联动、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思路,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陆海空间资源,以重点经济功能区建设带动城镇发展,构筑“一核、两港、五区、一带”总体发展格局。

  (一)“一核”——中央商务区

  建设新区行政、金融、商务、文化和科教中心。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海洋高端商务、科技创智、影视文化、会展旅游产业,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庆、会展会议等活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建设面向东北亚的商务、数据和博览中心以及直通胶东国际机场快线和虚拟空港,打造生态智慧人文新城。

  (二)“两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坚持以港兴城、港城联动,实施统筹规划,依托两大港区推进产业聚变、城市拓展,将航运服务业与临港工业、城市发展有机融合,促进高端产业要素集聚,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港区综合服务功能。

  (三)“五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中心区、董家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1.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整合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区,构筑王台片区、董家口片区两大保税功能拓展区。在董家口港区规划设立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条件成熟时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挥口岸与保税功能叠加优势,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港航服务、航运金融、航空、新材料和临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中心。

  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青岛中德生态园、中日创新产业园、中韩创新产业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加强与德国在生态城市改造和生态园区规划、节能环保产业、能源环境技术、节能生态示范建筑、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等领域合作,把青岛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产业生态园区、生态企业聚集区、生态技术研发区和宜居生态示范区。加强与日本、韩国在海洋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推进建设中日和中韩创新产业园。依托凤凰岛、唐岛湾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影视制作、出版传媒、文化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洋旅游度假目的地。

  3. 新区中心区。提升胶南经济开发区和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水平,发展海洋生物、新材料、数字家电等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建设灵山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展国防服务、船舶维修、装备维修、商贸居住、文化教育等产业,扩大保障纵深,提高装备保障、技术保障、人才保障和后勤保障能力,打造维护海洋权益战略保障基地。

  4. 董家口经济区。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由海到陆依次布局港口、物流业、制造业,发展矿石、煤炭、原油等大宗商品物流、贸易和港航服务业,建设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能源储运中心和第四代物流交易中心,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培育海水淡化、海洋高技术产业,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金融、商贸、旅游等服务业,建设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加强产业区、居住区生态间隔,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新港城。5. 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发展蓝莓、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推广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施藏马山—铁橛山及其余脉林地资源修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水源涵养区生态建设,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

  (四)“一带”——离岸综合开发示范带以近海海域为载体,依托海洋牧场、海上休闲旅游、深水养殖、海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产业,建设近海立体式综合开发示范带。重点发展人工鱼礁、游艇、海钓、潜水、深水网箱,建设海洋能源利用综合平台、近海环境综合整治等离岸工程,形成离岸综合开发点状支撑、带状延伸的立体格局。打造灵山岛生态旅游岛、竹岔岛文化旅游岛、斋堂岛海洋能源综合示范岛,在海洋旅游开发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五、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1. 做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依托蓝色硅谷凝聚全国相关海洋科学研究力量,支持海洋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研实验基地、海洋科技平台建设,打造深海科学城。依托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国家级基础科研平台和项目,在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创新海洋科研协作机制,稳定壮大海洋公益性科技研发队伍。

  2. 提升应用技术创新平台。通过现有渠道,支持实施科技兴海工程,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应用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设海洋药物、海洋涂料、海洋监测设备、海洋腐蚀防护等研发平台,引进装备制造、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打造海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新型显示、海洋工程等领域培育20个左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突破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矿产开发5大领域20项核心技术。

  3. 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企业培育平台。推进生态智慧城等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重点孵化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建设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服务网络。实施“蓝色小巨人”成长计划,加快孵化科技型海洋小微企业,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型骨干企业。

  4. 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做大海洋人才市场,建立与全球海洋人才密集区联通的国际人才市场网络,重点引进海洋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加强政府引导,开展科技金融试点,扩大涉海金融业务,培育和引进股权投资机构,壮大发展海洋类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研究建立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海洋应用信息服务中心、数据中心、数字信息港,开展面向全球的数据托管和服务外包业务,建设以青岛为核心的分布式海洋科技原始数据共享中心。

  (二)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提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港口航运、海洋文化旅游、涉海金融三大海洋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和现代海洋渔业。

  1.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突破设计和总装制造关键技术,发展深海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辅助施工船、海洋科考装备、深海资源开发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业。做强船舶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高档游艇、特种船及关键零部件等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突破发展邮轮制造业。增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研制深水钻井船、水下生产系统及辅助设备、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备、深海采矿系统、大容量海洋储能系统。提高深海作业潜器研制能力,推动深、中、浅水及轻、中、重载水下作业潜器的谱系化、实用化和产业化。培育海水淡化成套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大型石化装备、海洋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特种车和高档钢材深加工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2. 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发展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功能食品等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发展海洋药物、医药中间体、医用新材料三大产品系列,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进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绿色农用生物制剂等研发与产业化,开发海洋保健品、化妆品和功能食品。积极发展微藻能,建设海洋微生物质能源研发生产基地。

  3. 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发展海洋探测监测与信息、网络增值、软件等信息服务业,开发海洋综合信息系统、船舶电子通讯和导航、舰载高端电子信息装备、港口物流基础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与基础软件等产品。提升发展汽车电子、网络智能家电、卫星组装、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发展新型显示设备、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4. 壮大港口航运产业。吸引跨国航运公司区域性总部落户,建设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世界级海运船队。推进董家口、前湾物流园建设,依托港口加快完善现代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组成的物流节点支撑体系,发展保税物流、配送物流、冷链物流、电子物流等新兴业态,大力延伸港口产业链条,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加快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不同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完善与物流体系紧密衔接的贸易网络,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完善现代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打造航运服务中心。

  5. 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挖掘齐文化、琅琊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海洋文化元素,发展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和文艺创作等产业,办好海洋文化节、青岛国际电影节、金凤凰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奖活动,研究建设影视制作和版权交易市场。培育“缤纷海洋”、“碧海蓝天”高端旅游品牌,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海洋主题公园、邮轮与游艇旅游、海岛旅游、水上运动、海洋节庆六大海洋旅游业态,提升琅琊台、凤凰岛、小珠山、大珠山等旅游度假区和景区的发展层次,打造世界级黄金海岸旅游目的地。

  6. 积极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加强金融创新,扩大涉外金融业务,争取开展航运金融业务试点,发展航运保险、资金结算和航运价格衍生产品。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和组织,研究探索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整体推进产融结合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现有资质良好的金融租赁公司到新区开展业务。开展船舶、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等抵押贷款。

  7. 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大型船舶及通用航空制造等产业聚集区,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和维修、文化教育、生活服务配套等军民结合产业。优化配置军民两用科技、教育、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加强政策支持,推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双向转化,选择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军民联合攻关。

  8. 高水平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突破海洋生物育种可控性技术及追溯检验技术,提升重要鱼类、对虾、贝类和优质藻种研发与产业化水平,发展深海养殖和海洋牧场,打造海水健康养殖基地和海珍品养殖基地。建设琅琊一级渔港。提高远洋渔业船舶研制能力。实施海外渔业工程,组建远洋船队,建设远洋渔业基地、水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形成区域性水产品交易和价格中心。

  (三)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1. 推进港口联动发展。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有序推进董家口深水航道和大型矿石、大型原油、通用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建成一类口岸。推进前湾港区航道扩建、集装箱码头、汽车滚装船码头建设,打造国际集装箱中转大港。加强铁路、公路、管道等集疏运交通项目建设,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与周边港口战略合作,实现港口间“海上直通”。开展与内陆省份口岸间合作,与货主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与日韩港口合作,提高在国际航运体系中的资源配置能力。依托山东电子口岸建立“大通关”口岸运行管理机制。

  2. 完善航运服务功能。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员服务、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服务。条件成熟时按程序设立青岛航运交易所,开展船舶及船配物资实物交易、运价现货交易等业务。提升物流综合信息服务水平,集中发布港口信息、集装箱班轮和船期公告,逐步形成典型航线货种运价指数。积极发展远期现货交易,将前湾保税港区发展成为橡胶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结算中心,建设进口天然橡胶储备基地。在董家口港区建设矿石、煤炭、油品、液化天然气、件杂货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加快形成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运价指数中心。建设董家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备基地和石油交割库,实现由石油存储向能源储运中心转变。

  (四)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

  1. 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坚持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国际化新城区带动特色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联动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新区主城,完善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旧城改造,提升文化品质,构筑青岛“三城联动”发展的重要一极。统筹规划建设董家口港城、古镇口军港城以及特色城镇,以乡镇区划调整和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打造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滨海田园式城市形态。

  2.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青岛—连云港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地铁一号线和六号线等工程,规划建设红岛—胶南城际铁路。完善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区内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强化安全监管,推进山东液化天然气储运基地及输送管道建设,形成多气源联通的高压输气环网,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建设董家口等一批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提高海水利用能力。加快沿海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与日照、潍坊合作开发利用水源。

  3. 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讨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分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稳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范开展农村土地交易所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

  (五)扩大对外对内开放

  1.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对外开放。推动有关航运支持政策先行先试,提高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山东省规划建设保税功能联动区,在适当地区设置保税仓库、保税工厂,形成保税仓储、加工与运输紧密相连的格局。实行更加便利的通关政策。

  2. 深化与日韩的经贸金融合作。积极承办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各级别会议和相关活动,申办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快韩元挂牌交易试点,推动中韩本币跨境结算。争取开通韩国仁川、平泽铁路轮渡航线和中韩海陆货运联运通道,探索建立三地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

  3. 加强与欧美和新兴经济体合作。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载体,扩大与德国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城镇化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欧盟国家产业和技术合作,举办中欧商品交易会等活动。依托金砖国家伙伴城市论坛等平台,推进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等领域合作。

  4.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和港口、铁路运营管理合作。发挥青岛作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陆海交通走廊的作用,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铁路港口交通动脉贯通、能源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发展。

  (六)建设美丽海洋经济新城

  1. 构筑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小珠山、大珠山、藏马山—铁橛山等山系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植被修复、封山育林、水源涵养和环境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新区建设不得超越水资源保障条件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防止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推进沿海、沿河、沿路三大生态廊道、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带保护、修复,加强灵山湾、风河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保护,城市地面尽可能采用渗漏处理,减少地面硬化面积。加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合理确定防洪(潮)及排涝标准,规划相应的防洪(潮)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合理布设排水管网、排水建筑物。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维护河湖防洪排涝和生态功能。推进吉利河、陡崖子、铁山等水库和白马河等水源地保护。推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2. 加强海岸带和海岛保护。实施海域、海岛等资源分类管理和指导,有偿、有度、有序开发,严格围填海管理。生产岸线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和离岸建设。生活岸线实施生态修复,配套建设公共绿地、生态景观,近岸限制布局房地产项目和高层建筑,为公众活动留出空间。自然岸线保持基岩完整、水质清洁和生态原貌,确保自然岸线“零减少”。保护性开发灵山岛。推进牛岛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开展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初始登记,探索无居民海岛使用招标、拍卖试点。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完善海洋灾害的观测、预警和防御体系。

  3.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胶州湾海域生态环境,开展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研究。实施《青岛董家口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切实推进董家口区域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污染防治,有效控制陆域污染物排放。逐步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陆源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实施海洋保护区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恢复受损海洋生态功能。落实开发主体的生态保护责任,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海洋开发活动。防治船舶航行、海上倾废导致的海洋污染,确保海域环境质量的健康稳定。加强对燃煤、机动车和董家口港区矿石、煤炭扬尘等污染防治。实施石化基地及周边区域安全与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功能定位,加强安全隔离、综合防灾等工作。完善船舶溢油、化学品泄漏或爆炸等事故应急救助设施体系,强化突发性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六、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1.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研究赋予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程序申请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机构,探索建立与新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施行扁平化管理,经济功能区负责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由区内街道(镇)管理。精简审批程序和环节,建立公开透明、规范便捷的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

  2. 创新陆海统筹机制。开展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整合部门职责,强化陆海综合管理,统筹陆域、海域资源管理,科学编制陆海规划,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陆海联动。实施与内陆地区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交流合作,促进资源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完善合作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合作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协作和能源、土地、水资源合作利用。

  3.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发挥军地各自优势,在互通领域加强资源开放共享,在重大工程建设中贯彻军事需求。按照“分级分类、确保重点”的原则,依法实施军事设施保护。加强军警民联防,发挥部队在海洋监测、水下扫测和固定物排除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保护领海基点、海底管线、航道、锚地等设施安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开创军政军民共建共享新局面。

  4. 培育海洋特色市场体系。积极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建设海洋经济特色市场体系。规范发展棉花、橡胶、矿石、贵金属、原油、水产品等商品交易市场,积极构建具有海洋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体系。发展外汇市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结售汇服务,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二)强化人才保障

  1. 面向海内外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领军人物。支持服务蓝色经济的职业院校建设,建设双法人制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海洋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新区就业。

  2.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创建科技孵化园区、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建立从人才项目植入到转化发展的全过程服务体系,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科技支持平台。

  3. 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推进干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探索“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绩效考核、按岗定薪”的灵活用人机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基地化建设”的方式,推行人才服务代理机制,在创业平台、薪酬方式、身份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三)加大政策支持

  1. 财税金融政策。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执行国家统一财税政策,创新金融服务。青岛市要加大对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稳妥地研究探索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引进日、韩金融机构,推进韩元在境内银行间区域市场挂牌交易,促进中日韩货币互换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研究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方法路径和有关方案,待条件成熟后按程序推进实施。支持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到新区开展业务。支持民间资本根据有关规定发起或参与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探索研究设立政府出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可行性,开展涉海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试点。

  2. 土地政策。新区规划建设,必须符合国务院批准的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新区开展土地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改革试点,待国务院批准建立土地规划评估修改制度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试点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同意后实施。对新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差别化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建设。新区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收支金额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支出一律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设统一规范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公开交易。

  3. 海域政策。搭建海域使用权交易平台,逐步推行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制度,探索建立海域使用二级市场。开展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养殖用海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对重大项目用海优先安排围填海计划指标,合理支持董家口、薛家岛等海域集中集约用海。

  • 电话咨询

  • 010-68519188
  • 010-685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