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行业动态

物流枢纽规划|武汉形成大物流产业格局

  • 时间: 2019-11-19 17:05:48
  • 点击率: 500

 

武汉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全国性交通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自从2015年,武汉成为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之一。至此以后,武汉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运输服务管理机制、打造五位一体综合运输、优化智能便捷出行环境、建设低碳环保运输体系。

经过四年的创建,我市综合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基本建成“衔接顺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安全高效、低碳绿色”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武汉的物流枢纽功能得到彰显和提升。

2018年8月26日,中欧班列(汉堡—武汉)到达吴家山铁路站

物流通道 拓展水铁空国际物流大通道,连通世界

把目光回溯到2012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此后我市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提速,水铁空国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其中,航空方面大力发展全货机国际航线;水陆基本形成三个方向的国际通道,“东向”为江海直达、泸汉台、东盟四国、近洋品牌航线;“西向”为中欧(武汉)班列;“南向”为武汉—凭祥—越南公路集卡班线、武汉-越南班列。

武汉的全货机国际航线始于2017年12月9日,美国康尼航空公司开通芝加哥-武汉全货机航线,标志着武汉开通首条全货机洲际航线。随后,武汉至欧洲(卢森堡)全货机航线、武汉至比利时物流枢纽列日的货运航线又相继开通,为亚欧互联互通搭建起又一座“空中桥梁”。去年8月,武汉再增一条芝加哥货运航线,该航线回程经停韩国仁川,这也是武汉首条连接中、韩、美的货运包机航线。

目前,武汉天河机场已开通8条国际货运航线,加上武汉至巴黎、罗马、东京等地的客机腹舱,每月可提供上万吨航空运力,极大提升湖北及中部地区进出口需求的保障能力。2018年实现国际货邮量5.3万吨,同比增长112.2%。

东向航线上,近年武汉依托长江航运航线,大力发展江海直达、近洋航线,已形成了以武汉至上海为轴,长江中上游港口至武汉新港为“内陆辐”,上海至全球为“远洋辐”的“轴辐式”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

西向中欧(武汉)班列,以工业制造大国德国以及资源大国俄罗斯为重要支点,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东盟、中国—中亚”等构建国际经济廊道。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新增线路7条,中欧(武汉)班列合计发运423列,实载率96.4%,是全国唯一回程量高于去程货量的班列。

南向通道武汉—凭祥—越南公路集卡班线继续巩固,通过“广西东盟-华中冷链快速干线卡班”将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消费市场与广西东盟水果、生鲜产地有效连接。同时,还可搭乘中欧(武汉)班列,助推东盟产品走向欧洲,为中南半岛至欧洲的经贸往来提供一条更为方便快捷的陆上通道。

去年底,“武汉—越南河内柑橘专列”从武汉发车,直接将产品从武汉经由广西凭祥出境运往越南河内,实现了农产品全程“冷链运输”,减少中途转运的次数和货损,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综合成本较跨境公路运输价格便宜30%,较水运时间节约50%。

物流园区 “一港六园八中心”空间布局,全面发展

走进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宽敞齐整的道路两旁,密布着TNT天地华宇、亚马逊、盛辉物流、九州通医药物流、顺丰速运、京东亚洲一号仓库、苏宁物流基地等众多知名物流企业和电商物流仓储基地。

印着不同品牌LOGO、南来北往的大货车川流不息。机器人、无人叉车、自动分拣设备在厂房里有序运行,闪耀着智慧物流之光。

2016年6月,拥有电子商务和快递、现代物流、多式联运、综合保税四大板块的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入选为首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同年11月,阳逻港综合物流园、金口物流中心又被评为湖北省首批示范物流园区。

到目前,武汉物流园区“一港、六园、八中心”空间布局正加快推进,东西湖区综合物流园、东湖综保区物流中心、北湖物流中心、金口物流中心基本建成,阳逻港、汉口北、天河空港、郑店综合物流园,纱帽物流中心初具规模。

2013—2018年的6年间,全市累计完成物流建设投资616亿元,其中2015年以来年投资规模保持100亿元以上。

2018年,菜鸟网络(黄陂、江夏)核心节点二期等5个项目建成投运,敦豪DHL武汉物流运营结算中心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物流招商项目落地开工率达到73%。

目前,全市在建项目43个,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标准化仓储设施超过280万平方米,冷库库容规模88万立方米,基本形成“物流总部区+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发展格局。

201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64万亿元,年增长9.7%;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09亿元,年增长8.3%。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为13.96%,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物流业景气指数长期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物流经济活动处于活跃区间。

今年上半年,全市物流业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60亿元,同比增长9.1%,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88%,同比下降0.24个百分点。

不断完善的城市货物运输基础设施,加快了城市空铁联运、空公联运、空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多种联运模式的发展,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吴家山铁路中心站、武汉新港、天河机场等枢纽通过新增海关监管场所、优化报关流程、提升通关速度等措施,使武汉物流通关时间压缩了50%以上,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多式联运 中欧(武汉)班列助推多式联运发展

10月23日晚上,编组50辆、满载武汉、湖北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服装鞋帽、日用品、机电产品的X8015/6次列车从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安全开出,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杜伊斯堡。

该站站长石保良介绍,这是该站今年开出的第130列中欧班列,吴家山站是中欧(武汉)班列的始发站和终到站,同时也是武汉至广州、成都、大连、宁波等数条班列的始发站,每日平均始发列车5列。

借助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的东风,通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模式,武汉由内陆腹地逐步走向开放的前沿阵地。

武汉“公、铁、水、航”网络汇聚优势突出,重点以阳逻港水运枢纽、汉口北和吴家山两个铁路货运枢纽为核心,整合铁水运输核心资源发展多式联运。

其中,中欧(武汉)班列陆续开通了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搭建起了“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最远可直达英国伦敦,实现了湖北与亚欧国家陆上运输的互联互通。同时与江海直达航线充分对接。连接东西的长江、汉江黄金水道与直通西欧的铁路通道深度融合,水路商品经中欧班列可直抵欧洲各国,铁路货物也可由水路分拨沿海城市,陆港和水港逐步形成相互喂给之势,外贸拉动效应明显。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欧(武汉)班列自发运以来,总共发运1482列,进出口货值354.9亿元人民币,其中,去程720列、回程762列,全国率先实现进口量高于出口量;“江海直达”“近洋航线”等品牌效益凸显,有力推动城市多式联运发展,有效降低货运成本。

在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期末,武汉铁水联运货运量5.3万标箱,较创建期初增长430%,2018年11月,交通运输部还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多式联运现场会。

武汉新港 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在武汉新洲阳逻港第二期码头,多台塔吊正有条不紊地将几百个集装箱转载到一艘万吨级货轮上。

“这批货物沿江而下,3到5天便可直达上海,换船后踏上‘海上丝绸之路’。”武汉港国际营运操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万吨级货轮去上海港,因为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将自己的商品从武汉港发往世界各地。

长江、汉水交汇的地理环境赋予武汉发展港口业无可比拟的先决条件,武汉新洲阳逻国际港则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

依托“亿吨、千万标箱”的武汉新港,不断拓展“江海直达”“泸汉台”“东盟四国”及日韩集装箱近洋航线,巩固中西部最佳“出海口”品牌,成为中部地区对东盟国家的重要水运物流大通道。2018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46万标箱,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江海直达”航线,全年开行281个航班,完成箱量129363标箱,277个航班实现点对点直航、72小时内到达,航线准点到达率为98.58%。目前已成为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运量最大、船舶载重吨位最大、最为繁忙的航线。

“武汉-东盟四国”航线,全年开行出口航次87个,运输集装箱量为5508标箱,其中武汉—越南胡志明港共开行42个航次,运输集装箱量2826标箱,武汉-泰国曼谷港航线共开行出口航次45个,运输集装箱量为2682标箱;“武汉-日韩”航线,全年开行100个航班,运输箱量12418标箱,其中武汉—日本航线开行48个航班,运输箱量7817标箱,武汉—韩国航线开行52个航班,运输箱量4601标箱;“泸汉台”航线,全年开行进出口航次192班,运输箱量为2796标箱。

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国家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6种类型,选择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其中,武汉占五类,与上海、广州、深圳比肩,成为入选类型最多的城市之一。

新闻链接

全市A级物流企业182家,数量全国第二

截至目前,武汉A级物流企业累计达到182家,总量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其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物流企业超过100家,推动汽车、医药、冷链、电商快递等重点领域集群化发展。

围绕全市四大工业板块、九大支柱产业,强化产业链支撑功能,近年来武汉先后引进了阿里菜鸟、京东、苏宁、亚马逊等九大电商,联邦快递、敦豪、顺丰、“四通一达”等十大快递,普洛斯、嘉民、宝湾、深国际等知名物流地产商在汉设立地区总部或大型物流基地,全市物流枢纽功能得到巩固和提升。

全市快递物流持续增长,2018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突破9亿件和90亿元,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7位,增幅分别达到31.8%和29.7%。

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广,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投入运营,九州通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入选国家示范,全市智能快件箱投放总量超过6000组,纯电动物流车接近5000台。

来源:长江日报

  • 电话咨询

  • 010-68519188
  • 010-685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