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行业动态

物流与供应链的三大思考及5大机遇

  • 时间: 2016-08-23 16:54:42
  • 点击率: 293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调整和新常态的深水改革时段。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向何处去?以下,笔者将从学术界、企业界、政府三个角度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01、学术界面临的思考

一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认知问题。

在2001年之前,我国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的认识和解读可谓百花齐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的及时出版,成为破除纷争和规范学界认知的法律依据,适应了物流业迅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但随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发展,这些术语标准的内涵、外延以及基本认知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物流概念中,把配送与仓储、运输等功能要素并列是否合适;在供应链的概念中,企业界早就把它从企业制造与产品流通流程的认知层次上升到了平台的认知层面上,供应链已经没有所谓上下游的概念,而是一个泛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因此,对已经启用15年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进行梳理、再认知和重新定义,是学术界的责任。

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在我国,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均滞后于实践,这一点与全球的理论发展态势一致,如QR、ECR、VMI等,均由企业界率先实践应用,之后学界才深入研究其中的理论意涵。但另一方面,我国大多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或者说与实践脱节则是学界应该自我反省的。以库存管理的研究为例,从运筹学、博弈论等诸多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的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但为产业界认知和应用的则是凤毛麟角,理论研究基本上成为了学者自娱自乐的理论沙垒,根基不足,实用性欠缺,不能被企业界认可。

三是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学科基础的统一性问题。

目前,开设了与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遍布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300所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在各个高校分别存在于机械系(或学院)、工业工程系(或学院)、交通系(或学院)、电子商务系(或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等,其课程体系和标准各不相同,各自为政、自成一家的现象极为普遍,缺乏全国统一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以及学科基础要求。这种局面亟须学界拿出对策加以改变。

02、企业界的思考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渗透和理解还不彻底。目前在我国,真正的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运作的供应链几乎没有。试问有多少供应链存在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多少核心企业没有盘剥自己的供应商?有哪个供应链节点企业愿意接受自身的损失来获得全供应链的最优绩效?……可以说,目前我国企业界只有供应链结构,几乎没有供应链管理,有的只是简单的上下游交易关系。

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粗暴价格竞争,甚至为维护自身的区域利益而出现的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在充分自由的市场经济时代,这样的暴力手段是与社会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的。企业需要的是用自己良好的服务抢占市场,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武装自己的物流过程,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提供增值服务。如针对我国回程车的空载这个难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APP应用,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货的自动匹配并抢单实施,这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的信用和良心。企业需要发展,追求利润是正常,但不能泯灭良心和失去诚信。但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信用堪忧,如经常被曝光的快递业乱象,这只是物流产业被扒开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另外,随着我国空气质量出现的严重问题,物流企业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利用技术手段降低对空气污染的排放,对排放不达标的车辆进行改造或直接淘汰。

03、对政府管理的思考

供给侧改革如何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实施?在宏观层面上,我国的物流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着政府以罚代管的行政手段,高速公路的收费以及企业的粗放式管理等方面。如深圳市已经开始逐步取消市内的高速公路收费,这是供给侧改革来降低物流成本的典范。

我国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许多企业都希望把物流和供应链进行切割,形成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这两类企业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经营特色和企业群体。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拿出相应的对策来,对这两类企业进行定义,最终在企业申报、税费减免、数据统计等多个领域实现两者的区隔,也有利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在课题申报方面也有极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如2016年“973”、“863”计划的暂停,并推出科技计划改革六大新举措,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认为,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课题申报中,更需要强调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因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高度具有实操性的领域,如果只是发几篇文章,对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

物流与供应链的机遇在哪里?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自贸区在全球自贸区的建设中,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多家物流企业将利用这次机会从传统物流向高端物流和服务型物流转型。以自贸区建设为切入口的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开,近日,天津、福建、广东的自贸试验区方案接连通过,伴随着各地的自贸区的不断展开,使得自贸区网络初步形成,功能也更加完善,新领域的尝试和探索对我国的物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机遇。

第一大机遇、通关便利所带动的高效国际物流

核心点是创新制度和对接国际的新规则。国际规则最重要的就是通关便利化,这项措施也最先对接和在国际范围推广。许多地区从成立自贸试验区以来,开展许多强化通关便利的措施。试验区最先实行的政策就是通关便利化,不仅为企业的物流节省通关时间,也大大降低成本,给国际物流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此项政策的不断推广和创新,对国内整体的通关环境、国际物流、国贸转型升级,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和保障。

第二大机遇、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物流环境起了改善作用

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结构还不够合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运输服务逆差较靠后,服务贸易在便利化和自由化的环境中要求高于货贸。自贸区的建立最主要是为了推动和扩大服务业,迄今为止,海关内已经注册一万多家企业,其中物流占到30%,是服务贸易的重要主体。对于环境的改善,可以使物流企业与国际接轨,不仅推进了航运建设,也带动了各种运输和快递的壮大发展,整体提高了我国的国贸竞争力。

第三大机遇、经济一体化促进当前区域物流发展

 以改革开放为主的自贸区经济效益显著,推动区域物流的一体化。物流节点对于区域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连接尤为重要。作为其中的重要载体,将自身的优势与国际物流为起点,建立网点促进产业链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第四大机遇、开展走出去战略来推动物流转型

国家大力提倡企业参与境外建设和产能合作,无论是在电力,还是在铁路上,这些对于跨境物流来说,都是分不开的。众多物流企业都自主研发物流工程的技术,创造出世界纪录,将国家的工程任务圆满完成。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电商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许多电商平台陆续搭建起来,物流模式也在不停创新。

第五大机遇、全球化经济引导供应链优速发展

物流成本的降低,全球化贸易的推进都将价值链的优势展现出来,在不久的将来,以自贸区为核心的供应链将促进企业想中高端迈进,物流企业也可以抓住机遇,借此提高效益和质量,提升产业的地位。总的来说,建立自贸区为物流的发展和转型都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样,自贸区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运输体系上,铁道路的优势还并未完全发挥,二是在物流设施上,也有待改进和加强,基础功能不建全,布局设计还有待优化,三是在需求方面上,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通关率也较低,四是在产业水平上,企业还急需跟进,物流服务还存在不足,供应链才迈开了一小步。

自贸业的建设要充分注重物流业的发展,有效的解决行业内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将区域物流和供应链妥善结合,加强各个产业连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物流的发展。(摘自:链客)

  • 电话咨询

  • 010-68519188
  • 010-68519189